本所隸屬高雄市政府地政局,轄區有旗山區、內門區、杉林區、甲仙區及那瑪夏區等5個行政區, 土地12萬多筆,建物1.4萬餘棟,土地總面積55,699公頃。
| ||||||||||||||||||||
| ||||||||||||||||||||
旗山區:旗山舊名「蕃薯寮」,傳說係因有一老嫗於路旁結茅寮,售賣蕃薯糊,並為往來行旅歇憩之處,日久聚為村落,遂以之為名。根據史籍記載有關本鎮的開發,最早記載 是在清康熙年間。台灣府誌記載:「羅漢內門(今內門區)、外門田(今旗山區)、北大傑巔社」。光緒十四年行政上改稱太平街。 日治明治二十九年設置撫墾署,屬鳳山管轄。明治三十年改稱辦務署,仍屬鳳山縣。明治三十四年廢縣置廳,成為蕃薯寮廳,明治四十二年進一步改稱阿猴廳蕃薯寮支廳。大正九年行政當局鑿於舊名不雅,乃擇境內最高之山『旗尾山』命名,改稱旗山街,屬高雄州。 西元一九四五年二戰後,全台行政區曾作若干調整,旗山仍屬高雄縣,三十五年四月改為旗山鎮,屬高雄縣轄區。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高雄縣與高雄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改制後名稱為「高雄市旗山區公所」。 |
內門區: 內門舊稱「羅漢門」,又稱「羅漢內門」,羅漢門原為平埔語「RUOHAN」經漢譯而成,早期在荷蘭古文地圖中曾經出現。由於本地最主要的河流:二仁溪上游河道至馬頭山附近的瑞山里和內東里交界處出口轉入田寮區,兩岸山地高聳險峻,地示巍峨重疊,有如羅漢把守在門口兩側,而內盆地位於其後有如世外桃源的廳堂,於是先民就將平埔音「RUOHAN」,附會為「羅漢門」。 |
杉林區:在清光緒二十七年以前,本地被稱為楠梓仙;自日本明治三十四年,即光緒二十七年(西元一九○一年),才開始稱呼為杉林。在地的居民有平埔族、客家族、閩南人,居民中以客家族人數較多。 |
甲仙區:光緒廿一年,日據時期,甲仙雖然編入台南府縣管轄,但台灣同胞抗日戰爭前仆後繼,轄治實已名存實亡,及至光緒廿三年轄歸台南縣蕃薯寮廳,後於光緒廿七年更治屬台南縣蕃薯寮廳,首見自治名於史,是為「楠梓仙溪東里」、翌年日本勵行殖民統治,設阿里關警察派出所,於現今關山里並實施高壓之警察統治,光緒卅一年因瘧疾(土稱瘟疫)大肆流行,當時甲仙樟林滿山遍野,有二千餘日本人遷徙至此,並創立「台灣製腦拓殖會社」,從事樟腦製造,可謂盛況空前,同時阿里關庄更名為甲仙埔區,地方名宿劉元和、王有明、劉龍秋等擔任區長,因阿里關警察派出所因缺水而遷至甲仙。民國卅一年又在各部落設部落會,置會長一人,直至民國卅四年十月廿五日台灣光復以後改為鄉。 |
那瑪夏區: 「那瑪夏」這個區域,最早出現在文獻上的記載是,出於荷蘭時期的《熱蘭遮城日誌》之紀錄cannacannavo(即卡那卡那富族),該族長老於1648年、1650年、1654年及1655年共四次出席「北區地方會議」的紀錄。清朝時史料《台海使槎錄》對此地區有二種譯法:「簡仔霧社」及「干仔霧社」。日治時期改隸旗山郡六龜警察分室;當時稱做「瑪雅竣社」或「蚊仔只社」。光復後,於民國35年2月成立鄉公所,隸屬於高雄縣政府雄峰區署瑪,又於民國37年改為直隸高雄縣政府瑪雅鄉,民國47年瑪雅鄉改名三民鄉,民國97年改名那瑪夏鄉。 |